在各类塑胶中,使用风险最高的为3号塑胶PVC。
根据食药署的资料说明,各类塑胶材质都有不同特性,其中PVC原本的质地坚硬,加工时会添加塑化剂增加柔软度、弹性,做成的产品从坚硬的水管到柔软的保鲜膜、雨衣、浴帘,都涵盖在内。由於PVC制品往往添加塑化剂和各种金属原料,制造、使用过程都会释出毒素,因此也有「毒塑胶」的别名,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立法限制PVC使用。先前环保署宣布,今年7月开始禁止制造、输入、贩卖含有PVC的食品包装,因此之后外食遇到塑胶包装时,也不必太恐慌。
其他种类的塑胶本身质地较柔软,因此制造过程通常不需添加塑化剂,柯盛文医师指出,1、2、4、5号塑胶都算安全,只要在正确的温度下使用,不必太担心释出毒素。
至於6号塑胶为「聚苯乙烯(PS)」,可分为发泡及未发泡,发泡的PS就是俗称的保丽龙。根据台湾癌症基金会网站文章,临床毒物科医师杨振昌说明,PS没有口服毒性,但其中成份「苯乙烯」若浓度过高,可能刺激呼吸道、皮肤,危害肝脏、胰脏、神经系统,甚至导致白血病、癌症,因此使用时须注意避开热、酸、硷。
7号塑胶则涵盖许多种类,杨振昌医师提醒,其中「聚碳酸酯(PC)」可能释出环境荷尔蒙「双酚A」,影响人体荷尔蒙平衡,常见产品包括奶瓶、水瓶等;而常用於餐具、地板及桌子的「美耐皿」则含有甲醛及三聚氰胺,美耐皿通常十分耐热,但如果碰到材质不佳的产品,就可能释出有毒物质,导致肾脏发炎、结石和癌症,除非可以确定材质的安全,否则建议最好不要用美耐皿餐具盛装热食。
想要一次搞懂各类塑胶的特性?卫生局分享一段简单口诀:「1、2不重复,3不微波,4低耐热,5使用较安全,6远离热酸硷,7类多应慎选。」
出处:早安健康/李芸报导
上一个 回列表
下一个
根据食药署的资料说明,各类塑胶材质都有不同特性,其中PVC原本的质地坚硬,加工时会添加塑化剂增加柔软度、弹性,做成的产品从坚硬的水管到柔软的保鲜膜、雨衣、浴帘,都涵盖在内。由於PVC制品往往添加塑化剂和各种金属原料,制造、使用过程都会释出毒素,因此也有「毒塑胶」的别名,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立法限制PVC使用。先前环保署宣布,今年7月开始禁止制造、输入、贩卖含有PVC的食品包装,因此之后外食遇到塑胶包装时,也不必太恐慌。
其他种类的塑胶本身质地较柔软,因此制造过程通常不需添加塑化剂,柯盛文医师指出,1、2、4、5号塑胶都算安全,只要在正确的温度下使用,不必太担心释出毒素。
至於6号塑胶为「聚苯乙烯(PS)」,可分为发泡及未发泡,发泡的PS就是俗称的保丽龙。根据台湾癌症基金会网站文章,临床毒物科医师杨振昌说明,PS没有口服毒性,但其中成份「苯乙烯」若浓度过高,可能刺激呼吸道、皮肤,危害肝脏、胰脏、神经系统,甚至导致白血病、癌症,因此使用时须注意避开热、酸、硷。
7号塑胶则涵盖许多种类,杨振昌医师提醒,其中「聚碳酸酯(PC)」可能释出环境荷尔蒙「双酚A」,影响人体荷尔蒙平衡,常见产品包括奶瓶、水瓶等;而常用於餐具、地板及桌子的「美耐皿」则含有甲醛及三聚氰胺,美耐皿通常十分耐热,但如果碰到材质不佳的产品,就可能释出有毒物质,导致肾脏发炎、结石和癌症,除非可以确定材质的安全,否则建议最好不要用美耐皿餐具盛装热食。
想要一次搞懂各类塑胶的特性?卫生局分享一段简单口诀:「1、2不重复,3不微波,4低耐热,5使用较安全,6远离热酸硷,7类多应慎选。」
出处:早安健康/李芸报导